梵音未改

而我与你,只有回忆那么远。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 藤田恵美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藤田恵美
camomile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莎莉花园》
歌词: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走进莎莉花园
My love and I did meet
我和我的爱人相遇
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她穿越莎莉花园
With little snow-white feet
踏著雪白的纤足
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她请我轻柔的对待这份情
As the leaves grow on the tree
像依偎在树上的群叶
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但我是如此年轻而无知
With her did not agree
不曾细听她的心声

In a field by the river
在河流畔的旷野
My love and I did stand
我和我的爱人并肩伫立
And on my leaning shoulder
在我的微倾的肩膀
She laid her snow-white hand
是她柔白的手所倚
She bid me take life easy
她请我珍重生命
As the grass grows on the weirs
像生长在河堰的韧草
But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但我是如此年轻而无知
And now am full of tears
如今只剩下无限的泪水

这首闻名遐迩的歌曲,是根据诗人叶芝的同名诗歌〈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谱曲而成,最初翻译为《柳园里》,是叶芝早年的诗作。他的早年诗歌韵律优美,感情细腻,辞藻华丽,象征意味浓郁,明显受到英国浪漫主义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

《柳园里》原名为《旧歌新唱》 。叶芝(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曾为此诗作过下列注释:“这首诗是根据斯莱戈县巴利索戴尔村里一个经常独自吟唱的老农妇记不完全的三行旧歌词改写而成的”。这首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这首诗象民歌那样语言质朴,可咏性强。从整个诗来看,诗人使用的词全部都是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常用词,只有“salley”也许不那么常见,但是,这个词却又对诗中感情的表达有着重要意义。柳树从原型意义来讲与悲伤的情绪有联系,字风雨中纤细的柳枝摇摆不定,这恰恰与人们在悲伤的风雨中无助的境况相似。另外。诗中使用重复的手法来烘托诗的主题:失落的爱。这种重复不仅是词语的重复(如 young and foolish),而且是句式的重复。第二节与第一节的句法大致相同。明显不同的地方,则出现在每节的结尾,以此来表现自己未能接受情人的劝告而悔恨万分。

其次,这首诗在时态的运用上也有独特之处。全诗除了最后半行用现在时以外都是用过去时态。这说明过去对人们的现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诗的最后,诗人用一般现在时是意味深长的。虽然对现在情况的描述只有五个词便戛然而止,但是,由于诗人把这几个词放在全诗最突出的位置,所以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读者可以通过这几个词来感受“我”的广阔的心灵世界。

再次,这首诗貌似简单,但却向人们揭示了生活的哲理:对待爱情和生活,人们应当顺其自然,就像“绿叶长在树枝上”,“青草长在河堰上”。不然,会因为一时的“愚蠢”而遗恨终生。

 作者概述: 

作者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神秘主义者,也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出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师家庭。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好作品,而且内容和风格都有不同的特点。19世纪90年代,他受当时的诗人和画家的影响,倾向浪漫主义。1891年他与一些诗人组织了“诗人俱乐部”,主张诗的语言要有梦境的朦胧、含蓄和超俗。他厌恶商业文明所造成的不协调的生活,希望远离现代世界。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脱离现实的唯美主义倾向,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富于音乐美。这方面他深受斯宾塞、雪莱的影响,后来又接受了布莱克以幻景表达诗思的艺术手法,因而他被认为属于“先拉斐尔派”风格。著名的作品有诗剧《心愿之乡》(1894),诗歌《十字路口》(1889),抒情诗《茵尼斯弗利岛》(1890)、《白鸟》(象征灵魂)《世界的玫瑰》(象征爱情)等。

90年代以后,爱尔兰在新芬党领导下开展了要求民族自治的运动。叶芝支持这一运动,并和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一同创办“阿贝戏院”。叶芝根据爱尔兰民间丰富多彩的神话、民歌,创作了一些反映爱尔兰农民生活的戏剧。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充分表现了爱尔兰民族特有的热情和想象。由于接近现实生活,他的诗风从早期的虚幻朦胧走向坚实明朗。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采用爱尔兰神话中关于女王凯瑟琳的传说,表达了爱尔兰要求独立的愿望。《1916年的复活节》(1921)为纪念工人起义而作,歌颂烈士们为民族独立的事业所作的英勇牺牲,“产生了壮丽的美”。其他作品还有《谁与弗格斯同去》、《梦见仙境的人》、《秘密的玫瑰》、《云霄中的群仙》、《流浪者安格斯之歌》等。

后期是叶芝创作的成熟阶段。由于接近人民的生活,吸取了创作素材和人民的语言;而对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又增添了诗作中的哲理性;他特殊的想象力使他又继续发展了象征主义。这个时期叶芝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哲理诗三种因素,特别是抒情诗,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突出的诗作有《钟楼》(1928)、《盘旋的楼梯》(1929)以及《驶向拜占廷》、《拜占廷》、《丽达及天鹅》等。

在对待政治和文化的态度上,叶芝属于贵族主义者。他认为贵族阶级拥有财富,深明礼义,只能在他们之中产生伟大的统治者和廉洁的政府,只有他们才能保护艺术,使艺术家有暇来创造艺术。同时,他又受到东方神秘教义的影响。在哲学和历史观上,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和个人的一生都象一架盘旋而上的楼梯,一切都在重复中提高和前进;他把善恶、生死、美丑、忧乐、灵肉都看成矛盾的统一。这一思想在他后期的作品中都有明显的表现。

叶芝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歌曲版本(共19版本): 

1.Phil Coulter

爱尔兰作曲家PhilCoulter(菲尔柯尔特)

收录在《绿野仙踪》

2.James Galway & The Chieftains

3.Anuna

4.Slainte

5.The Rankins

6.Mary O'Hara

7.Maura O'Connell

8.William Jackson

出自专辑《The Celtic Experience》

吉他和风笛演奏版本

9. De Dannan

10.James Galway

11.Orla Fallon

12.Joanie Madden

爱尔兰六孔哨笛大师

1996年专辑《爱尔兰画眉》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漫步神秘园

13.Michal Hromek

14.Clannad

15.Meav

16.Cara Dillon

17.Calum Malcolm

18.金亨柱

19.藤田惠美

© 梵音未改 | Powered by LOFTER